于紅魚是西峽口漁民,也是農民,還是獵戶——這世道太難,為了能填飽肚子,他被逼得一專多能。
據說他出生時,父親打到了一條紅鯉魚,賣了個好價錢,這才給他取了個紅魚的名字。
闖王來了,他那勉勉強強的日子也沒法過了,好在他孤身一人,索性跟著闖王吃大戶。
加入闖王軍中半月左右,他就混成了最底層的小隊長,手底下管著九個人。
打內鄉(xiāng)縣城時不覺得有多難,死了幾百人,一天就攻下了。
可接下來攻打鄧州,于紅魚才見識到打仗有多么殘酷,闖王又是多么的不把人命當回事——一共只打了兩天,每天都要死一兩千人!
他是運氣好,每次都沒輪到他去攀城,闖王就下令收兵,這才保住性命。
不然恐怕已經跟鄧州城下那許多尸體一樣,生蛆了!
接下來兩日,闖王不再攻打鄧州。
他還以為闖王放棄了鄧州呢,誰知又帶他們來打這什么崋部義軍。
他還是頭回聽說崋部義軍的名頭,也不知道是啥樣子,但想著總比攻城強。
誰知在上官的催促下沖鋒后,先是遭了兩輪炸炮,好險沒把魂兒嚇掉,終于能瞧見對方軍陣啥樣子了,便看到前面的人在另一種炮聲中成片般倒下!
不少人沒死,身上卻到處是傷,一塊好肉都沒有,掙扎、痛嚎,渾身鮮血淋漓,仿佛從地獄里鉆出來的惡鬼!
又聽見一串炮響,于紅魚恰好腳下踢到一具尸體,福至心靈,順勢倒了下去,往前滾到一個坑中,鉆到兩具尸體底下,便裝死。
接下來,有些人從尸體上踩過去,但不多。
除了那種清脆的炮聲,他還聽見了一陣又一陣的鳥銃聲。
沒過多久,他聽到了一個陜西兵的喊殺聲,然后就有幾個頗重的腳步從尸體上面踩過,將他踩得背氣暈了過去···
李大春是第六旅旅部炮營第三哨長,手底下管著五十名虎蹲炮手和五十名投彈手。
他沒工夫去觀察戰(zhàn)場的大形勢,這也并非他的職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