李弘壁與鄭和從白天聊到了深夜,從出海遠(yuǎn)航談到了大明水師建設(shè)。
甚至后面他還直接取出來了精心繪制的世界地圖。
沒錯,不是什么堪輿圖,也不是什么亞洲地圖,而是真真正正的世界地圖。
鄭和難以置信地聽著李弘壁的解釋,他其實很想要反駁,但是基于對李弘壁的絕對信任,鄭和到底也忍耐住了這些想法。
李弘壁說的是真是假,自己以后出海親自前去驗證即可,沒必要在此刻爭辯什么。
“其實我們大明前往天竺和錫蘭并一定需要經(jīng)過南洋的,直接從川蜀、云南一帶往緬甸的方向走,很快就能夠抵達印度洋,從這里前往印度和錫蘭就非常近了。”
“這也是為何我先前要將那陳添平給強行弄回大明,然后讓他敲響登聞鼓將此事徹底鬧大,逼迫朝廷出兵安南的真正原因,控制了安南我大明觸角才可以延伸到南洋之地,才可以為你的水師艦隊提供支持和援助!”
鄭和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。
他心里面最害怕的事情,其實就是水師出海遠(yuǎn)航之后,大明水師在海外異域遭受難以想象的阻力,那在茫茫大海上面就跟孤家寡人一樣,根本得不到任何援助和后勤支援。
但是,如果大明能夠打下安南,將觸角延伸到占城等地,那么就可以為遠(yuǎn)航船隊提供護航,而這正是李弘壁謀劃這一切的目的所在。
“只要我們能夠打通這條道路,從緬甸這邊往西走就方便多了,我們大明的絲綢、瓷器就可以源源不斷的運到歐洲、非洲,換回來源源不斷的黃金和白銀,這些可都是利潤?!?br/>
李弘壁拿用毛筆在地圖上畫出了大明及南洋一帶的地圖,在上面劃出一條直線,指著這條直線說道。
鄭和見狀提出了質(zhì)疑。
他祖籍就是云南昆明人,所以對此地還算了解。
“確實是很近,只是據(jù)我所知這一帶的地勢崎嶇,山高水險,比起這前往南洋的十萬大山都更加的艱難險阻,雖然距離上是更近,但是遠(yuǎn)不如走水路來的快捷、安全?!?br/>
“更何況這緬甸雖然是我大明的藩國,一向也有朝貢往來,但管轄這里的卻是大大小小無數(shù)個土司,只是表面上對我大明有恭順之心罷了,暗地里卻是一個個自主國家,只怕不會為此事讓路。”
云南湖廣等地得土司問題,李弘壁曾經(jīng)與顧成商議過,然后一同前去面圣,提出了“改土歸流”之策,順便撈了一把楊士奇。
“你說的這些也是實情,現(xiàn)在來說,確實是有些不太現(xiàn)實,不過我們要有戰(zhàn)略性的眼光,未來可就不好說了?!?br/>
“鎮(zhèn)遠(yuǎn)侯正在湖廣之地推行改土歸流國策,一旦功成那么便可以作為模板,將其推行到云南各大小土司,屆時這條路線也不是不可以打通!”